首页

湘香女王免费上传视频

时间:2025-05-24 03:26:39 作者:“丝路游”升温 甘肃入境游同比增长逾五成 浏览量:50033

  中新网西宁3月18日电(记者 孙睿)“目前,从全省的发展情况来看,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全国第一,绿电发电量也是全国靠前,但是全省能耗强度依然很高,两个相左‘极端情况’同时在全省出现,全省新能源建设、利用的情况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青海省海西州委常委、格尔木市委书记赵冬18日对外表示。

  当日,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推进会在格尔木市举行。

  格尔木市光照条件好,年太阳能总辐射量达到每平方米6620—7360兆焦之间,位居全国第二高值区;风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有八大出山河流;天然气资源富集,涩北气田是中国陆上四大天然气田之一;土地资源富足,优选后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沙戈荒土地约1.2万平方公里,建设国家大基地条件为青海省最优。

图为格尔木光伏产业园区。 格尔木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近年来,格尔木市积极融入青海省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发挥独特优势资源和地域优势,全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目前,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797.8万千瓦,分别占青海省、海西州装机总量的21%和42.9%,初步形成了光伏、光热、风电、储能、电网建设多点发展格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综合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清洁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格尔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从青海省的发展情况来看,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全国第一,绿电发电量也是全国靠前,但是该省能耗强度依然很高,两个相左“极端情况”同时在该省出现,全省新能源建设、利用的情况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这也意味着,过去一段时间,该省在绿电的“供给端”步伐较快,但在“网荷储”方面却相对滞后,在运送通道不畅、消纳市场不足、储能手段缺乏的背景下,直接导致了该省绿电的弃电率居高不下。

  “从格尔木自身的发展情况看,全省的情况也是目前格尔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我们的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已进入瓶颈期,比如,在电源结构方面,高度依赖新能源,‘夏紧冬枯’‘日盈夜缺’现象突出;在网源时空方面,电网电源规划不同步,主要骨干网架形成周期长,通道输出断面能力弱、电力无法平滑送出的问题突出。”赵冬分析说。

  赵冬表示,后期,格尔木将聚焦重点,靶向发力,进一步补齐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阵痛”的过程需要保持耐心。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源网荷储”各环节文章,全面开启格尔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贡献更多、更大的格尔木力量。(完)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世卫组织谈肺炎

一是将充分发挥柯城区生态优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强化品牌经营,建立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生产更多的优质水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南京市安委会召开(扩大)会议部署事故善后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大藤峡工程控制着西江水资源量的56%,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水利枢纽。自2020年初期投入运行以来,工程先后16次参与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累计为下游补水25.7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澳门、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民众用水安全。(完)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同日方举行磋商

■ 2月19日,记者联系到了江西这处高速收费站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其表示对超过晚上12点通过收费站的部分车辆仍免费的说法系谣言。“春节小汽车高速通行免费政策的截止时间是全国统一的,不存在放宽的可能。”

超5000列!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

“活力故宫”是追求:守正创新,坚持传承优先理念,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通过充分挖掘文物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展览展示活动、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展示方式、公众社会教育资源等。通过启用一站式观众服务中心、优化各类人群预约规定、有效治理院内商业拍摄等方式,不断提升观众参观体验。通过举办“何以中国”“茶文化特展”等一系列高品质展览,与专业机构开展跨界合作《国家宝藏》等多个文博类综艺节目、纪录片《紫禁城》、音乐文化项目《故宫之声》,以及《只此青绿》《甪端》等优秀剧目,为优秀文化供给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让文物活了起来。

展望中德经济的可持续合作前景

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更多面向人民。近年来,中非青年大联欢、智库论坛、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等活动成功举行,“九项工程”框架下“人文交流工程”立项实施援刚果(金)艺术文化中心、阿尔及利亚歌剧院技术援助等项目,持续推动中非文明互鉴。“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鲁班工坊等为非洲培养人才作出贡献。中非人民在交流合作中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肯尼亚《民族报》报道指出,中国在非洲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可和支持,非洲民众“相信中国是致力于促进相互合作的可靠伙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